历史
三五小说网【350.ooo】 > 仙侠小说 > 鬼棺 > 第六十九章 范蠡宝藏

第六十九章 范蠡宝藏(1 / 0)

,最快更新鬼棺最新章节!

在吴越之争硝烟散尽之后,美女西施的结局,后世有各种各样的传说,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6种:

1、愧疚自缢说

在一些话本和戏剧中演绎的情节是,西施助越国灭掉了吴国后,一方面感到欣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另一方面也感到内疚,觉得对不起吴王夫差,在一种异常矛盾的心理中,不能解脱,最后自缢于馆娃宫内。

2、被范蠡带走说

这种说法较为风行,典籍中有记载,东汉人所写的《越绝书》中记述:“西施,亡吴后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文学戏剧作品大都这么描绘,说吴国灭亡的当天,范蠡做了两件事,一件是劝他的好朋友、一同共患难的文种,趁早离开勾践,再一件事就是,在姑苏台下花荫深处找到了萎顿不堪的旧日情人西施,仓皇逃到太湖,双双驾一叶扁舟,消失在烟波浩渺之中,苏东坡曾经写道:“五湖问道,扁舟归去,仍携西子,”在山东肥城陶山,据说有范蠡和西施墓。

3、被范蠡沉湖说

西施在越灭吴后的命运还有一种说法,说吴国灭亡以后,越王因为西施的美貌想要将她留在身边,但是范蠡坚决反对,他要越王吸取吴王教训,不能被美**惑,他设下计策,派人用越王的车把西施骗到太湖,又把她骗上船,到湖心的时候,趁西施不注意,狠心将西施从船上推下,西施就这样溺死于太湖之中了。

4、被吴人沉江说

民间有一种传说,吴国灭亡后,吴人把一腔怒火都发泄在西施身上,用锦缎将她层层裹住,沉在扬子江心,《东坡异物志》载:“扬子江有美人鱼,又称西施鱼,一日数易其色,肉细味美,妇人食之,可增媚态,据云系西施沉江后幻化而成,”

唐代罗隐写诗道:“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來又为谁,”从唐代人写的这首诗中,可以看出西施“被吴人沉江说”,有一定市场。

5、被勾践沉江说

越王勾践曾说:“亡吴之功,西施当属也,”传说勾践认为吴国的灭亡源于夫差沉湎于西施的美色,为了避免西施的美色反过來殃及越国,他恩将仇报,赐西施沉江而死,这种说法和“被吴人沉江说”、“被范蠡沉湖说”是异曲同工,都把西施看成了“红颜祸水”。

6、被越后沉江说

传说越国灭吴后,勾践欲将西施收进后宫,越后认为西施是“祸国之女”,担心西施祸害越国,就令手下将其裹进牛皮袋子中沉入江底了。

这种说法因较为符合君王好色、王后妒嫉的心理,比较流行,《东周列国志》上就是这种说法。

笔者赞成“沉江说”,不管是吴人、勾践或王后沉的。

因为“沉江说”,典籍记载较早,离吴国灭亡(公元前475年左右)不到百年,墨子在《墨子·亲士篇》中说:“比干之殪,其抗也;孟贲之杀,其勇也;西施之沉,其美也;吴起之裂,其事也,”意思是这些人都是“死其所长”,,因各自的所长招致相同的祸害,西施是因其美貌而被沉入江遇害的,他清楚地说“西施之沉,其美也”,明确地指出西施被沉江而死的,另一典籍《吴越春秋》也明确记载:“吴王亡后,越浮西施于江,令随鸱夷以终,”这里的“鸱夷”,有人解释是指范蠡,根据是范蠡曾经“变名易姓,适齐为鸱夷子皮,”(《史记·货殖列传》),笔者认为这里的“鸱夷”,解释为“牛皮”较为合理,意思是把西施用牛皮一裹,“浮于江”上了,范蠡改姓名为“鸱夷子皮”,是纪念朋友和对手伍子胥的怀念,伍子胥被夫差赐死后也是用鸱夷牛皮收敛的尸体,唐人司马贞的《史记索引》载:“鸱夷子皮,范蠡自谓也,盖以吴王杀子胥而盛鸱夷,今蠡自以有罪,故为号也,”

还有一个反证:浙江沿海一带一道名菜“西施舌”(一种蛤砺肉),据说就是纪念西施沉江的,所谓美女加美食。

笔者在《西施颂》采用的是“沉江说”,并设计了范蠡弃官亡走后,在江面上看到了牛皮裹着的西施尸体,派人送她回家乡安葬的情节。

也就是说,西施之魂已经回归故里,至于埋葬在什么地方,是葬的尸体,还是衣冠,则需要进一步考证。

不论是民间还是正史几乎不外乎这六种结局,可是唐代牛人袁天罡却是推算出了西施的另外一种结局,硝烟散尽之后西施未死,也并未被范蠡带出,而是给勾践囚禁在了越国深宫之中。

吴国被灭,范蠡从吴欲去,恐勾践未返,失人臣之义,乃从入越,行,谓文种曰:“子來去矣,越王必将诛子,”种不然言,蠡复为书遗种曰:“吾闻天有四时,春生冬伐;人有盛衰,泰

终必否,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惟贤人乎,蠡虽不才,明知进退,高鸟已散,良弓将藏;狡兔已尽,良犬就烹,夫越王为人,长颈鸟啄,鹰视狼步,可与共患难,而不可共处乐;可与履危,不可与安,子若不去,将害于子,明矣,”文种不信其言,越王阴谋范蠡,议欲去徼幸。

这是史书当中的记载,却成了袁天罡推理的重要依据,吴国被灭,范蠡欲带西施身退,勾践沉醉与西施的美色,不忍放手,派人來说,西施乃亡国之色,已经命人沉于西湖之底,范蠡何许人也,自知是勾践打得算盘,两人关系就此破裂。

临行前,范蠡对文种说的话,原因无他,是想挖勾践的墙角,为己所用。

离去后的范蠡到了齐国,更名改姓,耕于海畔,沒有几年就积产数十万,齐国人仰慕他的贤能,请他做宰相,范蠡感叹道:“居家则至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于是就归还宰相印,将家财分给乡邻,再次隐去。

行至陶,范蠡看到此地为贸易的要道,可以据此致富,于是,他自称陶朱公,留在此地,根据时机进行物品贸易,时间不长,就累积万万。

与范蠡相反,得到天下的勾践变得愈加残暴,最终成为一代暴君。

范蠡何许人也,春秋时期可谓天下第一谋士,他为什么又要散尽家产,难道真的是害怕勾践,在袁天罡看來恰恰相反,这一举动只不过是掩人耳目罢了,范蠡真正的目的是,广结良缘,一举推翻这个暴君,救出西施。

范蠡的家产也并不像是史书中记载的那样,完全散尽,而是将绝大部分的藏了起來,以图后用,人活的再长,终究是有极限的,勾践死后这份财宝却是再也沒有了消息,袁天罡穷进一生所研究的就是范蠡的这份宝藏,这份举世无二的宝藏。

而现在打开这所宝藏的钥匙却是落到了崔元的手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最新小说: 我有一柄摄魂幡 位面之武夫皇帝 大道九辨 我想长生不死 修仙从养妖开始 武侠召唤之主子太稳健了 我的天赋是复活 长生路行 一脚踹进修真界 厚黑掌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