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三五小说网【350.ooo】 > 玄幻小说 > 大明官商 > 火绳枪与燧发枪资料

火绳枪与燧发枪资料(1 / 0)

,最快更新大明官商最新章节!

看来不少朋友对火器的发展史还是颇有心得。这里我将个人搜集到的相关资料贴出,请诸位指正。

火绳枪

火绳枪的结构是,枪上有一金属弯钩,弯钩的一端固定在枪上,并可绕轴旋转,另一端夹持一燃烧的火绳,士兵发射时,用手将金属弯钩往火门里推压,使火绳点燃黑火药,进而将枪膛内装的弹丸发射出去。由于火绳是一根麻绳或捻紧的布条,放在**或其他盐类溶液中浸泡后晾于的,能缓慢燃烧,燃速大约每小时80毫米~120毫米,这样,士兵将火绳枪枪机金属弯钩压进火门后,便可单手或双手持枪,眼睛始终盯准目标。据史料记载,训练有素的射手每3分钟可发射2发子弹,长管枪射程大约100米~200米。

操作过程

、火绳枪手身上一般装备一个装引药用的梯形铁边的小壶、装弹丸的皮盒,装发射药用的小瓶,每瓶装一发的药量,这样可以避免士兵在战场上因紧张,而装多或装少发射药。

2、第一步:清理引火孔和引药锅。火药残渣阻塞引火孔,这是火枪常出现的毛病。

3、将引药倒入引药锅,并合上引药锅盖。

4、拧开装发射药的小瓶,将发射药从枪口倒入。

5、将预先含在嘴中的弹丸(当时火枪兵普遍习惯)从枪口装入。

、从枪管下抽出通条,捣实弹丸和发射药。

7、点燃火绳:火绳燃烧速度较快,加上点燃后容易暴露,所以,不到射击前一般不点燃火绳。

8、把火绳固定在火绳夹(也就是后来枪的击锤)上。由于此时引药锅盖是关上的,所以不用担心火绳的火星引燃引药造成走火。

9、扣动扳机,火绳落下的同时,引药锅盖打开。引药点燃发射药,弹丸发射~为了避免火药灼伤眼睛以及火光耀眼,在射击最后关头,枪手是闭眼的。

火绳枪的历史】

火药武器的西传

众所周知,火药的发明是中国人为世界所作出的一项杰出贡献。自火药从唐朝的炼丹炉中诞生时起就和战神结下了不解之缘。

公元10世纪末期,我国北宋的军事技术家和统兵将领根据以往炼丹家们在炼制丹药的过程中曾经使用过的火药配方,经过调整和修正后,配制成最初的火药并制成初级的火药武器用于作战,开创了人类战争史上使用火器的新时代。到1259年(南宋开庆元年),寿春府(今安徽寿县)火器研制者发明突火枪,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支单兵手持式竹制火枪。突火枪的创制,受到后世各国火器研制者的重视,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管形火器,堪称世界枪炮的鼻祖。

公元1206年,蒙古乞颜部首领铁木真在斡难河被拥立为蒙古大汗,尊称为成吉思汗。蒙古人崛起后不但在短时间内灭西夏、破西辽、亡金,还南下覆宋。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得到了火药武器的制造和使用方法。而且成吉思汗及其子孙极力扩大对外用兵,东征西讨,南下南洋西攻欧陆,把初级管形火器辐射到欧亚两洲诸多国家和地区。尤其是1252年旭列兀所率之蒙古军攻入伊拉克和叙利亚境内,使当时初级火器的制造和使用方法传入了阿拉伯人的手中。直到100多年后,中国的火器制造技术才经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并在欧洲得到长足的发展。手持火门枪的士兵

火绳枪的诞生

4世纪30年代,欧洲出现了第一种管形金属制火器,称之为火门枪。

欧洲最早的关于手持枪炮的记载是1364年,意大利佩鲁贾军火库的一份清单上记有“500门炮,一扎长,可持于手中;非常漂亮,能射穿任何甲胄”。而坦奈堡手持枪的出土,说明德国大约在14世纪70~80年代也已经制成了具有相当水平的金属管形火器。坦奈堡位于德国矿藏比较丰富的黑森州境内,规模不大,1399年被毁。1849年,有人在废墟中发掘出一支铜制手持枪。枪身长330mm,口径17mm,质量1.24kg,现存于纽纶堡的日耳曼博物馆中。它同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收藏的一件元至正11年(公元1351年)火枪,在形制结构上基本相似:都由前膛、药室和屋函构成,但木制手柄均已腐烂不存。“至正11年”火枪枪身长430.5mm,口径30mm,质量4.75kg。两相比较,“至正11年”火枪的制作比较精致。坦奈堡手持枪的出土,是中国金属手持枪经由阿拉伯西传至欧洲的最有利的证据。但这种简单的手持火枪,既没有照门也没有准星,而且没有可以抵肩的枪托,仅能进行概略射击,它在战争中的作用恐怕仅仅是造成敌军的混乱而让己方步兵和骑兵有机可乘。

中国的火枪、阿拉伯的马达法、欧洲的火门枪都是用手持点火物引火发射,在战场上使用非常不便。大约在1450年左右,欧洲火器研究者便将其改进为半机械式的点火装置:在枪托的外侧或上部开一个凹槽,槽内装一根蛇形杆,杆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构成扳机,可以旋转,并有一个夹子夹住用**浸泡过的能缓慢燃烧的火绳。枪管的后端装有一个火药盘,发射时,扣动扳机,机头下压,燃着的火绳进入火药盘点燃火药,将弹丸或箭镞射出。而且还改进了枪托并加装了护木,使火枪可以抵肩射击。

到15世纪后半期,欧洲的火绳枪又有了相当的进步,下面试举2例说明。

——1499年,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市的一份清单上,记载了一种被称为“滑膛枪”(o”(一种雀鹰),意思是此枪与“隼”和“鹰”一样威猛。其枪身较重,附有脚架。此枪在1521年的意大利恰拉比战役中首次使用。

——德国一名叫布莱尔的收藏家收藏了一支制作于1493~1519年的火绳枪,枪身长550mm,口径30mm、柄长880mm,全长1430mm,枪管为八棱形,护木前端装有一个固定用的卡笋,可以与三脚架连接,由2名射手进行发射。

世纪西班牙的穆什克特火绳枪代表了当时欧洲火绳枪的先进水平。该枪口径23mm、质量10~g,全弹质量50g,最大射程250m,有效射程100m,采用机械式瞄准具,每分钟可发射2发。虽然枪很笨重,大多时候只能用叉形座来支撑发射,但射出的铅制弹丸威力极大,能在100m内击穿骑士所穿的重型胸甲(当时大多数武器在80m以外几乎不能造成任何伤害)。西班牙人就是用这种武器征服了庞大而落后的印加帝国。

▲1543~1600年日本战国时代(相当于明嘉靖万历年间)生产的火绳枪,是普通士兵使用的实战用枪

▲1600~1868年日本德川幕府时期(相当于中国清朝时期)生产的火绳枪,供贵族武士阶层佩带,枪身豪华美观

火绳枪的东传

世纪的日本正处于军阀混战时期,各地军阀对航海商业的发展采取支持态度,加之当时的欧洲探险家和商人想要在东方谋得最大利益,所以当时的日本就成了航海商业的发达国家,这也为外国火器传入日本提供了机会。

日本火绳枪是由葡萄牙人传入的,发生于日本天文12年(明嘉靖22年,1543年)8月25日,当时一只载有100多人的船,在九州南部的种子岛靠岸。船上有3名葡萄牙人,以及化名为明朝五峰的王直(后称静海王王直的大倭寇头目)。葡萄牙人带有一种火绳枪,其旁有一穴(即火门),系通火之路,装上火药与小铅丸,用火绳点火,可将铅丸射出,击中目标,发射时发出火光与轰雷般的爆响。日本人时尧(地方军阀)见后视之为稀世之珍,将其称之为铁炮。之后,又用重金将其购买,并派小臣条川小四郎向葡萄牙人学习火绳枪的使用及其火药制作法,仿制了十几支。不久,日本的一些铁冶场便先后仿制出日本式的火绳枪。当时的倭寇还把这种火器用于对中国的掠夺活动中。

当时的中国明朝,在一些有识之士的推动下,军队大规模使用火器,学习西方较为先进的技术。而且引入了“红夷大炮”,将中国的火器发展推到了顶峰。到了清朝,由于清政府游牧民族“弓马打天下”的概念,导致火器技术渐渐落后于西方。

火绳枪的弊端】

火绳枪在世界各国的军队中盛行了200多年(在亚洲国家还要长),它的缺点较多,尤其是在战场那种极端的环境里。

第一,由于引发火绳枪需要一段火绳(通常是由几股细亚麻绳搓成的导火索,用醋煮过或用**泡过),所以当时的每个火枪手都要在自己身上携带长达几米的火绳。在临战之前,他们必须先点燃火绳,因为在天气潮湿的时候,火绳极难点燃,而且有经验的战士会将火绳的两端都点燃以便随时开第2枪,这样,一根火绳是烧不了多长时间的。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战争中,一位叫拉尔夫的爵士就陷入了这种困境。当时他被沃勒围困在德维柴斯,由于火绳全部用完,他不得不命令手下的军官“在全城逐家搜寻所有的绳子,全部带回,并尽快锤、煮好”,作为火绳用以救急。火绳点燃时也很危险,稍不小心,火星就会点燃身上背着的弹带,引起爆炸伤及火枪手自己,而且点燃的火绳在夜间很容易暴露自己,这样欲在夜间偷袭敌军简直不可能。

火绳枪操作详细步骤】

持叉架前进!

火绳枪靠在左肩,左手持枪,左手指间握住火绳,右手持叉架。

叉架靠枪前进!

叉架交左手,空出右手来。

放下叉架,枪下肩!

左手将叉架放下,右手将火绳枪从左肩取下。

右手持枪,左手下垂!

右手持枪,枪身保持垂直,左手垂下,叉架尾端接触地面。

枪交左手,提高叉架!

枪换到左手,同时提起叉架,两者呈一小角度,由左手握持。

火绳交到右手!

吹火绳!

对火绳轻轻吹气以造成火头。

装火绳!

将火绳一头装在蛇杆夹子上。

试火绳!

调整火绳长度,以确定火绳可以正好点入药锅(此时药锅盖是关闭的)。

吹火绳,开药锅盖!

举枪瞄准!

叉架稍向前倒,将火绳枪平衡在叉架上,左脚向前一步。

射击!

双脚呈弓步,左弯右直,枪托抵住胸部,扣下扳机射击。

放下火枪,靠住叉架!

左手拇指与食指握住枪身与叉架。枪口向前,避免迟发意外。

取下火绳!

右手将火绳从蛇杆上的夹子取下,避免装填火药时发生意外。

火绳交左手!

用左手中指、无名指、及小指握住火绳两端(火绳是两头都点燃,以便一头熄灭时可用另一头再引燃)。

清药锅!

将药锅中剩馀的灰渣吹掉或用右手拇指抹净,避免火星引燃引药。

装引药!

取出引药罐(primingflash),将适量引药(primingpowder)倒入药锅中。

关上药锅盖!

摇动药锅!

用手指轻敲药锅,抖落药锅盖外的引药,并让药锅中的引药落入引火孔。

吹药锅!

将药锅盖外的引药粉吹掉。

转枪!

火枪转成和叉架并列,枪口向上。

放叉架!

火枪滑下至身体左侧,左手握枪,不握叉架,叉架用挂在手腕上的一小段绳子挂住。

打开火药袋!

右手取一个火药袋,拇指同时打开盖子。

装填!

将火药从枪口倒入,放掉药袋,右手从弹丸袋(或口中)取一个弹丸放入枪口,再取一小团布片或纸片塞入枪口。

取出通条!

右手反手(虎口向下)从枪管下方取出通条,通常右手需抽两到三次才能取出;此时通条前端(较大的一端)在上,右手虎口向下握住通条尾端在下。

反转通条!

将通条调转180度(虎口向上),将通条前端抵住大腿或臀部,右手顺势下滑,握在距通条前端不远处。此时通条尾端在上,右手虎口向上握住前端在下。

将弹药舂实!

右手(虎口向上)将通条前端塞入枪口,适度地将弹药舂入枪膛。

抽出通条!

一样用右手反手(虎口向下)将通条从枪口抽出,通条尾端在上,右手虎口向下握住前端在下。

反转通条!

将通条调转180度(虎口向上),将通条尾端抵住大腿或腰部,右手顺势下滑,握在距通条尾端不远处。此时通条前端在上,右手虎口向上握住尾端在下。

放回通条!

将通条放回枪管下的空间。

举枪!

左手将枪取起举高直立,叉架仍挂在左手手腕。

取叉架!

左手将枪交右手,仍保持垂直,左手握住叉架。

肩枪!

右手将枪置於左肩,左手持叉架与火绳。

叉架靠枪前进!

枪下肩!

将枪放在叉架上!

将枪稳住在叉架上!

将枪平衡在叉架上!

只靠左手平衡,右手空出。

火绳交到右手!

吹火绳!

装火绳!

试火绳!

关上药锅盖,预备!

可见,火绳枪的射击过程非常复杂而缓慢。戚继光在《戚继光兵法》中记录了使用火绳枪的10道工序。而在欧洲,1607年阿姆斯特丹的雅各布·德·盖耶出版的一卷图示《武器练习》,对火绳枪的开火步骤进行了描述,共分为25个步骤。火枪手出战,要带上枪及火绳、火药(分枪内用和火门中用)、弹丸、叉形支架。敌我双方一旦交火,射手就忙着开火——装弹——再开火,手脚要非常敏捷,最好的射手每分钟也只能打二三发弹。因此火枪手通常总是排成五六排,有时是十排,前排开火后退到后面重新装弹,后排的枪手继续开火。但后来人们发现如果所有的枪手一起开火会更有效,于是枪手们开始排成三排,第一排跪着,第二排半站立,第三排直立,用齐射的方式代替了旧式的循环射击方式。而中国则将枪手排成九排,每三排一组,第一组射击完毕后退到后面装弹,第二组继续射击。虽然有这些补救方法,但还是避免不了敌人冲到火枪手面前的情况发生,这时火枪手将无法抵挡,所以火枪手必须和使用冷兵器的士兵混合编成连或营。但火绳枪使用的比例在不断增加1571年,驻荷兰的西班牙军团的火枪手和长矛手的比例是2:5,但到30年以后的1601年就变成了3:1。

第三,雨天不能使用。因雨天会进水而不能发火。其实不光是雨天不能使用,就连风大时也不能使用,因为风会把火门上的传火药吹走。而且由于当时使用的是有烟火药,所以射击时简直像烟雾弹一样会严重迷盲己方军队的视线。

第四,精度差,有效射程近,只能射击100m内的目标。

虽然火绳枪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火绳枪还是在军队中装备了相当长的时间。其经历过的战争和冲突无从记数,杀死的人更是不计其数。在中国,火绳枪一直用到19世纪末期,使用时间如此长久,就是因为中国闭关锁国导致的落后。当西方资本主义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向古老的东方发动掠夺战争时,这些古老的火器已无力抵挡。

燧发枪

燧发枪在十七世纪由是法国人发明。它的基本结构如同打火枪,即利用击锤上的燧石撞击产生火花,引燃火药。燧发枪的平均口径大约为13.7毫米,由于还没有发明后装弹式火枪,所以这对当时的弹药装填技术做了很高的要求,按以前的装填方法,装填弹丸时,需将弹丸放到膛口,用木榔头打送弹棍,推枪弹进膛,这是非常费时间的,在战场上,就意味着浪费生命。后来,美国宾夕法尼亚周的枪械师创造了一种加快装填法,使用浸蘸油脂的亚麻布或鹿皮片包着弹丸,装入膛口,减少了摩擦.这种方法不仅加快了装填速度,而且起到了闭气作用,精度随之提高,射程也提高了。

转轮打火枪是用燧石打火引燃的前装枪,这种转轮打火枪的零件主要有:带锯齿的钢轮、链条、弹簧和击锤等,击锤头上有一隧石(即打火石),靠钢轮表面的细齿与隧石摩擦而发火点燃火药。射手射击前,需用小板手卷链条,在卷链条的过程中将弹簧压缩,弹簧张开带动钢轮旋转,整个过程就像闹钟的发条。

燧发枪的发展历程分为转轮打火枪到燧发枪。

转轮打火枪是人们在克服火绳枪种种不便的基础上产生的,但是,关于其诞生,却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有人认为是德国钟表师约翰·基弗斯发明了这种枪,也有人说是意大利科学家发明了转轮式发火装置,更有人活灵活现地说这种枪的发明者是一个偷鸡者,并编出了这样一个似乎可信的故事:这个偷鸡贼经常在夜间去作梁上君子,他偷鸡时使用的主要工具就是火绳枪,但是,火绳枪又容易暴露目标,于是,他开动脑筋,发明了这种较为隐蔽的转轮打火枪。

笔者反复查阅相关资料,认为德国钟表师约翰·基弗斯发明转轮打火枪的故事较为可信。故事中说,出身于16世纪初的基弗斯在钟表界颇有名气,他不仅能造出各种造型别致的精美手表,对各种枪械也有浓厚的兴趣,并亲手制作过不少精美的火绳枪。一天,基弗斯家中来了个客人,客人在抽烟点火时,用的不是当时流行的火柴,而是用古老的燧石摩擦点火方式,燧石闪亮的火花瞬间引起了基弗斯的灵感,他把钟表上那带锯齿的旋转钢轮与能够产生火花的燧石相结合,凭着他的经验和智慧,于1515年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支转轮打火枪。

基弗斯发明成功的转轮打火枪引起德**方的关注,很快,这种枪便开始装备德军骑兵和步兵,1544年,德国与法国交战,当时德军骑兵装备了转轮打火枪,法**队仍装备火绳枪。战斗进行中,突然风雨大作,装备火绳枪的法军几乎没能打出一枪一弹,而以转轮打火枪为主要武器的德军骑兵则越战越勇,将法军士兵打得落花流水。不久,屡遭失败的法国国王也雇用了相当数量的同类骑兵,这些骑兵也配备了转轮打火枪。这样,转轮打火枪慢慢成为骑兵的主要武器。

然而,转轮打火枪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它不仅结构复杂,造价昂贵,使用麻烦,而且在钢轮上有污染时还不能可靠地发火,于是,人们又开始研制新的“点火”方式。

不久,居住在伊比利亚半岛上的西班牙人发明了燧发枪,他们取掉了那个源于钟表的带发条钢轮,而是在击锤的钳口上夹一块燧石,在传火孔边有一击砧,如果需要射击时,就扣引扳机,在弹簧的作用下,将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门边上,冒出火星,引燃点火药,这种击发机构称之为撞击式燧发机,装有撞击式隧发机构的枪械称为撞击式燧发枪。撞击式燧发枪大大简化了射击过程,提高了发火率和射击精度,使用方便,而且成本较低,便于大量生产。到16世纪80年代,许多国家的军队都装备了这种撞击式燧发枪。

门世纪初期,法国人马汉又对燧发枪进行了重大改进,他研制成功可靠、完善的击发发射机构和保险机构,从而成为当时性能最好的枪,为法国赢得了荣誉。法王亨利四世为此召他进宫,充任贴身侍从,专门为宫廷制造枪械,到17世纪中期,这种燧发枪已广泛装备法**队,后来,这种隧发枪被世界各国仿制和采用,直到19世纪中期。

隧发枪有步兵隧发枪和骑兵燧发枪两种,前者口径19。8毫米,枪长1560毫米,枪重5。69千克,弹丸重32.1克;后者口径17。3毫米,枪长1210毫米,枪重4。6千克,弹丸重21。3克。

7世纪中叶,正值中国清朝初年,中国发明家戴梓发明了一种形似瑟琶的连珠铣,这种连珠铳的火药和弹丸均贮于铳背,共28发,以二机轮开闭,扳第一机时,火药及铅弹丸自动落人筒中,第二机随机转动,摩擦燧石,点燃火药发射铅弹丸。这种连珠铳实际上与近代的机械式机枪的原理已非常相似,比美国人加特林后来发明的机械式机枪整整早一个世纪。但由于清朝政府极端保守,对汉人不太信任,从而致使这一重大发明没有被推广和采用,使之只得“藏器”于家。

编辑本段]美国的历史,差点因隧发枪而改写

在燧发枪纵横战场的200年间,许多政治、军事事件与燧发枪紧密相连,特别是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差点因燧发枪而改写。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美国人民志愿组织成的一支民兵组织向英国殖民主义者打响了独立战争第一枪。英美双方均使用燧发枪较量,从1775年4月19日一直打到1783年9月,英国政府被迫同意美国独立。在这次独立战争的第3年,即1777年10月的一天,英美双方军队在相距100~300码的阵地上对峙,英国殖民军神枪手福开森少校接到命令,让他干掉一个美国重要人物——北美十三州人民推举的总司令华盛顿。有一天,美方阵地上出现了一个衣着随便的军官,连一个卫兵都没有带,身旁仅站着一个副官模样的人,当福开森端着燧发枪骂阵时,这个漫不经心的美国人一直盯着英国阵地,丝毫没有要逃离的样子,福开森认为他不可能是多大的官,不值得他这个神枪手去取他的性命,故没有开枪。后来,福开森得知,此人不仅是大官,而且竟是大名鼎鼎的华盛顿。试想当时福开森开了枪,华盛顿也许会失去性命,那样,美国的历史真的可能会是另一个模样。

编辑本段]明朝军队火器及其编制

大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当时正值戚继光抗倭,戚继光对火绳枪的威力评价很高,认为这是杀敌最有效的兵器,并对火器的战术使用作了很深的研究,发展出车营、三才阵等适合发扬火器威力的部队编制和战法。

泡泡语:野史记载,台州作战中,倭寇精锐武士7人临阵单挑,明军以火器密集射击毙之,贼大乱,证明中国人也很损。

大明正德七年(1512),明军平定南海之役,”神机营”的武器专家改进了缴获的火器,创制出佛郎机铳,又称为”神机炮”,并批量生产,使中国的火器跨跃了一大步。但佛郎机铳是大口径火枪(炮),需三人同时操作一门。

中国把创制成功的火绳枪,称之为”鸟铳”,《武备志》说:”后手不弃把,点火则不动,故十发有**中,即飞鸟之在林,皆可射落,因是得名”,又因其所安装的弯形枪托形似鸟喙而被称为”鸟嘴铳”,也有人称其为鸟枪,成为当时明军战斗中的”利器”。明军装备的鸟铳射程可达120米,枪管用熟铁制作,底部有火孔与火药池(放引火药)相连,池上覆盖有铜盖,可以遮挡风雨,搠杖(通条)插在枪管下的木托上,用于填送弹药,枪管底部用螺栓封固,便于取开擦洗枪管。

从明初的洪武手铳到以后的永乐手铳,造工越来越精细。永乐手铳口径14-15毫米,误差不得超过1毫米;长度为35-36厘米,误差不得超过1厘米。由现存火器上的出厂编号做最保守的估算,当时明铳至少也有十六万四千多支。明军当中已经编成有专职使用火枪的部队,号称神机营。明式的火绳枪叫鸟铳,有弧状把手和准星,利于三点一线射击。到大明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明军大致已经有了1万多支鸟铳。嘉靖四十年(15,明军又在鸟铳的基础上发明了子母铳。1支鸟铳带4支子铳,可依次连续发射,射速大为提高。到了1598年,明代火器研制者赵士桢在土耳其火绳枪的基础上又改进出鲁密铳。这种火器弹药装填量高、射程远,威力比同期欧洲火绳枪大,更比当时日本战国时代的火绳枪轻便,因此在明军中大量装备。明支援高丽李朝的战争中打垮丰臣秀吉的日本联军,应该少不了子母铳跟鲁密铳的功勋。戚继光在平倭时期还发明了一种虎蹲炮。底盘有铁钉,可抓牢地面从而减少后座力、提高命中率。1炮能打出百多弹丸,是实施高密度面积打击的利器。而且该炮体积轻巧、机动力强,对潜进山区的倭寇作战成效显著。1568年,戚继光甚至把它装备到骑兵营,作为必备的骑兵炮作用跟现代的小型迫击炮相似。更为闻名的红夷大炮,最初是明代天启年间从澳门葡萄牙人手上买来。红夷大炮就是长管加农炮,广泛为英国跟荷兰人使用在战船上。澳门葡萄牙人的30门炮也是从英国船上掠夺而来。明廷得到这30门炮,一部分用于军事仿制,(直到明朝灭亡,共造出大小红夷炮达500余门)一部分则用于实战,布置在关外。袁崇焕宁远大捷就是靠这几门从葡萄牙人处买来的红夷大炮,把自许平生百战无败迹的清太祖努尔哈赤炸得狼狈而逃,最后跟丰臣秀吉一样,愤懑成疾,郁郁而终。1635年,另一个明代火器研究家毕懋康更发明了燧发枪。燧发枪配有火石自动打火装置,不怕风雨并不须事先火绳点火,发射速度与精确度大为提升。相对于火绳枪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变革。明代燧发枪的自行研制并不比欧洲人晚多少。

对于明朝在红夷炮上的创新我仅说两点,第一,明朝在1636年围剿张献忠的时候就有人为红夷炮加上了望远镜等光学瞄准仪器,而欧洲要到19世纪才办到,第二,沈阳故宫收藏的一门吴三桂守山海关造的铜壳铁芯炮在17世纪造炮工艺上可谓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明朝在对待红夷炮上来说除了在硬件上的研究外,焦勖在火炮制造、分类方面,孙元化在弹道学方面,宋应星在冲击波研究方面,戚继光在射击学的三点一线理论上都有大量的成果,最为重要的是明朝还是中国古代唯一一个有着自己国家火炮设计比例表的朝代,和当时的欧洲各国处于同一水平。

清顺治、康熙、雍正三朝时,由于还有点明朝流下来的老工匠和一些西方传教士,所以还能造一些性能还过得去的大炮,但已没有明朝乃至西方任何一个强国那种火器理论、工艺、研究全面发展的景象,成为仅仅是”造”炮或者说仅是留有一层”造炮”的壳而已(当然,在个别人眼中只看到花费减少了90\%,毕竟研究开发花的钱远非制造费用所能比的)。以至于后来打台湾都是以荷兰舰队当主力,因为清军火器根本不是郑家军的对手,否则也用不着玩迁海三策了。可等到唯一撑门面的那帮明朝遗人死光了满清的火器就更是倒退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如:清嘉庆时曾倾全国之力仿制一批明朝末年造的神机炮以装备八旗炮队,结果所造大炮射程竟不足原炮一半;鸦片战争前,关天培日记中的记载清军当时自制的九千斤大炮(不是臼炮)最大射程只有1200米,要知道明代一千多斤的红夷炮都比这远得多得多;当两次鸦片战争时清兵被英国开花炮弹打得晕头转向,对开花弹视为神物时,全然忘了他们的努尔哈赤就是让明军开花弹给砸死的,而在当时北京八旗炮库内还有大量被蛛网密布的明代造开花弹

神机营是中国明朝永乐前期创建的京军三大营之一,也是中国和世界上最早建立的火器部队,担负著「内卫京师,外备征战」的重任,是朝廷直接指挥的战略机动部队。神机营与明初创编的卫所驻军的编制不同,其最高编制级别为营,营编提督内臣2人、武官2人、掌号头官2人;营下编中军、左掖、右掖、左哨、右哨五军,各设坐营内臣1

人、武臣1人,除中军下领四司外,其余各领三司;每司设监枪内臣1人、把司官1人、把牌官2人。营专习神枪、神炮。稍后,又得都督谭广马5000匹,称五千下营,附於神机营,设官如神机营以下各军,营下编四司,每司设把司官2人,神机营的任务是主管操练火器及随驾护卫马队官兵。经多方考证,神机营约建於永乐七至八年(1409至1410

之间。比欧洲最早成为建制的西班牙火枪兵(创建於1510年),要早一个世纪左右。

自生火铳:明代末年开始试造的一种燧发枪。南京户部右侍郎毕懋康发明的。它的构造和性能与前述鸟铳无大差异,主要是改进了发火装置。自生火铳的出现,将我国使用了两百多年的火绳点火法,改进为燧石发火。这是我国火器史上一个大革新。因为使用火绳点火,有很多缺点,遇到风雨的天气,火门里的火药不是被风吹走,就是被雨打湿,以致不能发射;有时还没有瞄准好,就过早地误放了。毕懋康记载的是撞击式燧发枪,扣板机龙头下压,因弹簧。的作用与火石磨擦发火。这样,不但克服了风雨对射击造成的困难,而且不须用手按龙头,使瞄准较为准确,并在各种情况下,随时都可发射。

军事大明神机之明军火器军队编制的详细资料

中国装备火器的军队编制出现的很早,也很健全。早在元朝至顺年间,军队中就已装备了发射口径为20毫米以上铁弹丸的金属火铳,从而诞生了中国最早的火炮,并出现了”炮手军”和”炮手万户府”的建制。之后由于火器的蓬勃发展,明军更是普遍装备了火器,战争的主要武器转向了使用火器。

朱元璋在位时,明军首创火铳与冷兵器依次攻击敌船的水攻战术,各地卫所驻军已有10%装备火铳。明永乐八(1410)征交趾时,明成祖还在京军中组建了专门的枪炮部队——神机营,这种独立枪炮部队建制在当时中国乃至世界各国都首屈一指;明成祖在亲征漠北之战中,提出了”神机铳居前,马队居后”的作战原则,神机营配合步兵、骑兵作战,发挥了重要作用,使火器的应用更趋专业化,神机营已成为军队的一个兵种。

明朝中期,戚继光镇守北疆蓟镇(今河北迁西县西北)练兵时,编练的水军营、步营、骑营、车营、辎重营,使用枪炮等火器的士兵已占编制总数的50%

左右。其创建的车骑营中的战车部队,简直就是类似于现在装甲战车部队:车营编官兵3100余名,佛朗机炮256门,大将军(重型大口径火炮)8门;每车营有战车128辆,每辆战车配有佛郎机2门、鸟铳4杆、火箭手4人,平均每12名士兵装备一门火炮,临战之时火枪轮番射击可以终日不停;骑营编官兵约2700名,装备有60门虎蹲炮。

因此在明朝前期,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劫掠的成本大大提高(死人太多,收获太少),以至于可以说是亏本买卖,蒙古就因此而衰落。明朝末期,明军和倭军在朝鲜所进行的战役中,明军的火器质量和使用水平就高于倭军。当时倭军和朝鲜军都甲胄齐全,十分精良,而明军却有不少连盔甲都没有就上战场了。朝鲜军队开始很吃惊,以为是明军神勇,其实是明军多使用火器,在火器的时代,盔甲反而是起不到作用的累赘。

明朝前期正规军的装编表:

全营兵力:步兵3600人(全配火器);

骑兵1000人;

炮兵400人(管理野战重炮及大连珠炮);

共计官兵5000人。

装备火器:霹雳炮3600杆(步兵火铳);

合用药9000斤;

重八钱铅子90万个;

大连珠炮200杆(多管火铳);

合用药675斤;

把口400杆(炮兵防身用手铳);

盏口将军160位(野战重炮)。

明朝后期车营编制的详细资料(孙承宗和戚继光)

关于车营的编制:战车子营按照营-冲-衡-乘-车分5级编制。

每营4冲-每冲2衡-每衡4乘-每乘4车(偏厢车),

合计战车128辆,配属给步兵子营使用。

步兵子营和骑兵子营则仿造战车子营编制。

步兵子营每100人为1乘-400人为1衡-800人为1冲-4冲3200人为1步兵子营。

骑兵子营以50骑为1乘-200骑为1衡-400骑为1冲-4冲1600骑兵为1骑兵子营;

另配一个2冲的骑兵权勇队(预备队),一共有2400名骑兵。

关于偏厢车的记载:

明代宗朱祁珏(景泰帝)在位的时候,郭登在大同曾造用于防守的偏厢车。辕长1.3丈,宽0.9丈,高0.75丈,厢用薄板,上置铳,编配10人使用,出则左右相配,前后相接,钩环牵互,车载衣、粮、器械并鹿角。

之后成化、嘉靖、隆庆年间均造过偏厢车,隆庆三年(1569年),戚继光在蓟州曾造过偏厢车。其式——只用向外面一厢,每辆重600斤以上。

不久明军守辽东广宁时,魏学曾又作改进——每2辆中设拒马枪1架,填塞间隙,车架上下用棉絮布帐围之,可以防避矢石,车上载佛朗机2挺,下置雷飞炮,快枪各6杆,每架拒马枪上树长枪12柄,下置雷飞炮,快枪各6杆,每车用卒25名。孙承宗车营所用偏厢车大致与之相同。

孙承宗编炼的车营资料(标准车营):

全营兵力:步兵3200人;

骑兵2400人;

辎重车夫512人;

各级军官,侍从,传令,杂役515人;

共计官兵6627人。

装备火器:枪1984枝,

其中鸟铳256枝;

3眼枪1728枝;

大小佛朗机共256挺;

各种火炮(红夷,神飞,灭虏等等)88门。

装备车辆:偏厢车128辆(战车)。

辎重车256辆。

根据以上可以看出,明军装备的鸟铳并不多,主要以连发近战的3眼枪为主。这是因为明军大量装备远射程的火炮,所以所以对单兵火器的射程并没有太高要求,只要火力够凶猛就行,明军才会创造出三才阵等适合火器的诸兵种合成作战阵形。

戚继光编炼的车营和步营资料,可能是写在兵书里,将要计划实施的,现在仅供参考:

车营:战斗兵2048人;

军官、杂役、工匠、车夫等1061人;

全营官兵共3109人。

装备:佛朗机256挺(佛朗机手768人);

鸟铳512枝(鸟铳手512人);

大将军(重型大口径火炮)8门;

以上火器手共1320人,占战斗兵的64.2%;

其他的都是长枪手、藤牌手等等装备冷兵器的士兵。

步营:战斗兵2160人;

军官、杂役、工匠等共539人;

全营官兵共2699人。

装备:鸟铳1080枝(鸟铳手1080人)。

火器手共1080人,占战斗兵的50%。

其他的都是长枪手、藤牌手等等只装备冷兵器的士兵;

其中有216名党耙手,装备火箭共6480支。

戚继光编炼的车营和步营装备火器的比例如此之高,真让人有点不敢相信。据说当时明军装备火器的比例让欧洲来的传教士都流口水!假若戚继光在世时的皇帝不是嘉靖和万历,领导孙承宗、袁崇焕的皇帝不是天启和崇祯,而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中的任何一位,那么——纽约应该叫作”新长安”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一、3眼枪射击完毕后,可以拿来当锤使用;二、明军的鸟铳均负有一个枪叉,和欧洲同时代的火绳枪相同,技术参数差不多,可见威力不小;三、明军三才阵中,有一种骑兵叫”跳荡队”,估计是使用3眼枪的骑兵部队;四、明军大量使用火器,因此骑兵和军官均装备轻型铠甲;五、明军骑兵装备火器比例达到48%左右,设想如果有大量骑兵突然冲出施放火枪,一般的军队是难以抵挡的;六、明军骑兵装备的鸟铳数量极少,主要装备的是连发多管型近战火枪。七、戚继光认为鸟铳也适宜骑兵使用,因此推断戚家军的火枪骑兵应当是以枪法准确著称;八、戚继光编炼的车营建制应该更接近朝鲜壬辰战争时期的明军,孙承宗在戚家军战术的基础上创建的车营编制比例和现代的装甲师已无区别,是在平原地区和骑兵作战的利器;九、袁崇焕的直属部队——明朝最精锐的”关宁铁骑”,皆装备有5眼火绳枪,其火力突击能力在当时天下无敌。

孙承宗车营的详细资料之二:

全营兵力:各级军官127名;

骑兵、步兵、传令、杂役等5988名;

辎重车夫512名。

装备车辆:偏厢车128辆;

准迎锋车256辆;

辎重车256辆;

装备战马:官马296匹;

兵马3024匹。

驮运畜力:火器驮驼32只;

火器驮骡120头;

辎重车驾牛256头。

装备火器:大将军炮16门;

灭虏炮80门;

佛朗机256挺;

鸟铳256枝;

3眼枪1728枝。

装备兵器:弓箭撒袋1273副;

大弩256张;

长枪、长刀、长斧1280件;

火箭7680枝;

大棒256条;

藤牌256面;

腰刀5888口。

装备甲胄:骑兵2500副(包括隶属中军的100骑传令兵);

车正128副;

管队臂手97副;

车正臂手128副。

后勤部队详细资料:

人员编制:内将官1,中军1;

军车兵30人;

杂役兵254人;

车炮兵1622人;

全营共1908人。

装备火器:车载佛郎0门(每门3人);

鸟铳640枝(铳手640人)。

车辆畜力:辎重车256辆;

驾车用牛256头。

杂项工具:金、鼓、旗帜、响器二套;

绳桩96条;

拒马枪256条;

火兵尖担256架;

火镰224把;

灯笼354个;

铁楸736把;

铁撅496把;

镰刀1216把;

斧头128把;

凿子128把;

铡刀240口。

粮草辎重:米200石;

黑豆500石;

淇子299石4斗;

炒面299石4斗。

锣锅500口;

铁锅256口;

水袋500个;

水桶256口。

全营一次运载军需物资量可供1万人3日之用。

水兵营资料

人员编制:每营编2哨,共510人。

战船火器:大、中、小战船10艘;

大将军炮4门;

佛郎机40门;

碗口铳30门;

喷筒500个;

鸟嘴铳68支。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最新小说: 召唤神话之万古一帝 潜龙出狱 魔尊大人你被拒婚了 血皇独宠重生妻 尘封九界 最风华 随身带个抽卡系统 且盼如意得长久 反派大人她五岁开始称霸异世 巨龙哥斯拉